美國學者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表明,對于普通感冒患者來說,與給予藥物治療相比,不給予藥物治療有延長病程、增加疾病嚴重程度的趨勢,進一步分析表明,無論給予含紫錐菊(echinacea)成分的藥物還是安慰劑,均可使感冒患者的病程縮短、癥狀減輕。這篇研究發(fā)表于最近一期的《家庭醫(yī)學年鑒》[Ann Fam Med 2011,9(4):312]雜志上。
研究的設計及干預流程如右圖,結果顯示,未給藥組、盲法安慰劑組、盲法紫錐菊組及非盲法紫錐菊組患者的平均病程分別為7.03天、6.87天、6.34天、6.76天,這4組的平均疾病嚴重程度積分分別為286分、 264分、236分、258分。在亞組分析中,盲法安慰劑組與非盲法紫錐菊組患者的病程及疾病嚴重程度均無顯著差別。
用藥中的安慰劑效應不容忽視
首都醫(yī)科大學 顧湲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報道,反映普通感冒治療中安慰劑效應問題。閱后感到幾個方面值得討論。
對于普通感冒這類自限性疾病,目前不存在對因治療方法,所有藥物基本上屬于減輕癥狀。因此醫(yī)生在處方時,一定要注意適應證與避免副作用。
安慰劑效應是1955年由比徹(Beecher)提出,他對9種疾病進行共15次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安慰劑效應”竟達15%~58%,平均 35.2%。安慰劑的作用體現(xiàn)了心身相關的機制。這種現(xiàn)象是患者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在醫(yī)學上是可以解釋的。有研究用一些淀粉制作的“安慰劑”治療很有效,約1/3患者容易接受暗示或者自我暗示,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使病情有一定好轉。
由于發(fā)現(xiàn)了安慰劑效應,有關部門規(guī)定新藥必須通過臨床的安慰劑對照測試,方能獲得認可。測試結果不僅要證明藥物治療疾病有作用,而且要證明該藥物比安慰劑更為有效。由于醫(yī)生對有關藥物的主觀印象會影響其結果判斷,亦可影響患者對藥物作用的判斷,因此,藥物測試必須以雙盲方式進行。
基層醫(yī)療中類似感冒這種自限性的疾病很多,中國人往往習慣于“服藥治病”,適當使用安慰劑有積極作用。同時要看到,有一種安慰劑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這就是醫(yī)生的儀容與態(tài)度,這些都能成為患者的“定心丸”,令其壓力與病痛獲得有效緩解,這種安慰劑作用還需要大大發(fā)揚。
研究方法值得借鑒
復旦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yī)學中心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血液科 王小欽 劉錦銘 程克斌
這篇論文采用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感冒這種常見病、多發(fā)病,來明確安慰劑效果、美國常用的感冒藥紫錐菊提取物是否有效、醫(yī)師的臨床干預和患者的心理期望作用效果如何。
該文采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AS產生隨機數(shù)字,隨機數(shù)字放在密封的信封中,做到真正隨機化隱藏;安慰劑在形狀、大小、氣味等方面均與試驗藥物相同,做到盲法;失訪率
臨床醫(yī)師可得到一些借鑒:
① 臨床中處處皆存在可以研究的課題,即使感冒這種常見病也可做出高質量的科研,并非一定要做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平時要留心來自臨床實踐的實用問題和注意患者資料的完整收集。
② 做科研之前要有明確的目的和科研假設,抓住一個點,研究一個問題,科研題目不要太大??蒲屑僭O是科研的靈魂,整個研究均是圍繞這個假設而進行驗證工作,例如該研究在方法一段中提出3個明確的科研假設。
③ 研究之前要明確研究設計方案是什么?根據(jù)有無人為的干預措施,臨床研究分為試驗性研究和觀察性研究,RCT屬于試驗性研究,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病例分析均屬于觀察性研究。建議臨床醫(yī)師先從簡單的觀察性研究做起,例如我們有許多病例,可以首先寫病例分析,只要樣本量大,臨床問題有價值,也非常值得發(fā)表。然后有經驗和實力后再做隊列研究和臨床試驗。
④ 做研究之前應該寫出完整的、可行的研究設計方案,并與臨床流行病學或醫(yī)學統(tǒng)計學人員進行溝通,大家均認可后才開始做研究,謹防浪費時間、精力卻得出沒有價值和無法發(fā)表的結論。